Skip to content

資料視覺化

台股散熱5強營業利益比較 Cover

台股散熱5強營業利益比較 奇鋐科技價值投資分析,引領 AI 散熱革命的工程巨擘

這篇文章以台股散熱五強(鴻準、奇鋐、健策、雙鴻、尼得科超眾)的營業利益走勢為主軸,時間涵蓋2013年至2025年,並深入分析奇鋐科技的投資價值。

在2013年至2019年間,鴻準憑藉蘋果 iPhone 金屬機殼訂單穩居第一,2017年第四季更繳出55.5億元營業利益的高峰。然而,隨著蘋果產品設計轉變與訂單結構改變,鴻準的優勢逐漸消退。2020年之後,散熱產業的格局快速改變,奇鋐與健策逐漸成為雙核心。2025年第一季,奇鋐單季營業利益高達43.6億元,約為2020年的17倍,遙遙領先同業;健策則達16.7億元,成長六倍,但與奇鋐差距拉大。雙鴻與鴻準雖有溫和進步,但影響力遠不及前兩強,尼得科超眾則出現衰退。整體產業呈現「兩極集中」的局面。

文章進一步指出,奇鋐的爆發關鍵在於AI時代的液冷散熱需求。隨著NVIDIA GB200、GB300平台的推出,AI伺服器功耗大幅提升,使得液冷技術成為不可逆的趨勢。奇鋐藉由技術領先、與子公司富世達的快接頭整合、以及越南新廠的產能布局,逐步從零組件供應商升級為系統整合者,提升市場黏著度與競爭護城河。其毛利率也因產品組合升級,從過往約12%提升至25%以上。

財務面上,奇鋐EPS自2021年的8.21元成長至2024年的21.21元,2025年第一季更達8.28元,顯示AI液冷需求已開始實質反映。雖然越南廠大規模投資帶來短期壓力,但長期將有助於承接爆發性需求。估值方面,奇鋐目前本益比約34倍,高於同業平均,市場對其前景給予溢價。不過文章也提醒,過熱的估值有如2000年網路泡沫的隱憂,若AI資本支出降溫,奇鋐能否維持高成長仍存變數。

結論上,奇鋐憑藉AI與液冷浪潮,站上產業龍頭,形成「強者恒強」的格局,但投資人仍需注意估值過高、競爭者進場及技術變化等風險。整體而言,奇鋐是當前產業結構轉型的最大受惠者,但未來能否長期維持優勢,仍需持續觀察。

台股ETF淨值規模排名週變化 Cover

台股ETF淨值規模排名週變化 2018年11月至2025年8月

近年來台股 ETF 市場結構出現明顯轉變。自 2022 年以來,規模前三大幾乎固定由元大台灣 50(0050)、元大高股息(0056)與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佔據,顯示投資人首要追求大盤總報酬,其次在於兼顧穩定配息。0050 的規模在兩年間從 2900 億成長至 6600 億,反映投資人愈加傾向低成本的大盤型 ETF。另一方面,富邦台 50(006208)因費用率較低、入手門檻較小,自 2024 年起快速擠進前十大。

如果將時間拉回 2024 年 8 月,債券 ETF 仍相當熱門,例如元大美債 20 年(00679B)規模逼近 2700 億。然而一年之後,債券型商品熱度明顯退潮,資金大舉流向市值型與高股息 ETF。特別是群益台灣精選高息(00919),短短一年規模由 2300 億躍升至 4000 億,靠著「季季配」與高殖利率吸引大批投資人。

從殖利率來看,00919 以 13.3% 居冠,0056 及 00713 也分別達到 11.6% 與 10.5%,顯示投資人需求更加偏向「穩定現金流」而非僅僅參與市場。整體而言,台股 ETF 生態已從「股息與債券並重」轉為「高股息獨霸」,投資人要把握配息優勢,同時也需警惕成分股重疊造成的集中風險。

台股散熱5強月營收比較 2025年6月 Cover

台股散熱5強月營收比較 至2025年6月 | 奇鋐為AI伺服器水冷散熱的大贏家

本文比較台股五大散熱廠商自2001年至2025年的月營收走勢,長期以來鴻準營收居冠,主要業務涵蓋遊戲機組裝、金屬機構件及散熱模組。然而自2024年起,受惠AI伺服器需求爆發,奇鋐營收超越鴻準並創歷史新高。奇鋐憑藉液冷技術、系統級散熱方案及越南廠擴產,成功切入NVIDIA高階平台供應鏈,伺服器產品營收占比超過六成。其他同業如雙鴻專注水冷技術並全球布局,尼得科超眾深耕風扇與筆電散熱,健策則以高毛利均熱片及精密沖壓技術見長。整體而言,AI浪潮正重塑散熱產業格局,但部分廠商毛利率及長期競爭優勢仍有不確定性。

散熱3雄淨利比較 2025年第1季

散熱3雄淨利比較 2025年第1季 | 6月5號奇鋐法說重點統整

在2025年第一季,散熱三雄以淨利排名依序為第一名奇鋐的32.1億台幣,第二名為健策的13.7億台幣,和第三名雙鴻的5.1億台幣,而在6月5號的奇鋐法說中,公司談到了在2025第一季Server營收為106億,占總體 45%,成長動能明顯來自Server,主要成長來自水冷與高毛利產品滲透率提高、GB200/300轉換速度加快。

台積電COWOS先進封裝設備概念股季營收比較 2025 Q1

台積電COWOS先進封裝設備概念股季營收比較 | 台積電估計全年400億美元資本支出,COWOS廠商持續受惠

在動畫中,我們比較了8間台積電先進封裝設備概念股的每季營收,資料期間是從2013年第1季到2025年第1季,在最新的2025年第1季,先進封裝概念股營收前三大分別是辛耘的28.1億元台幣,志聖的13.1億元台幣,以及萬潤的12.5億元台幣,這些廠商持續受惠台積電每年高達約400億美元的資本支出。

IC設計3雄淨利比較 Cover

IC設計3雄淨利比較 聯發科 聯詠 瑞昱 | 聯發科、Zoran與OAK的專利戰爭:從影像晶片到法律戰場的對決

台股的三大IC設計巨頭為聯發科、聯詠與瑞昱,在2024年第四季,淨利第一名為聯發科的237.9億台幣,第二名為聯詠的48億台幣,第三名為瑞昱的34億台幣。聯發科是一間經歷過與國際巨頭在專利戰爭上應對過的公司,今天分享聯發科在影像晶片專利與Oak對招的故事,期許企業家在企業經營面上多思考法務上面的規劃,避險因小失大。最後也帶大家了解到高通是握有什麼競爭優勢享有著名的3%高通稅。

前10大高股息ETF之淨值規模週變化 Cover

前10大高股息ETF之淨值規模週變化 2018 ~ 2025 | 00878超越0056成為規模最大的高股息ETF!

今天在動畫中我們分享了高股息ETF近7年來的淨值規模變化,資料期間是從2018年到2025年,每一週,動畫中都可以看到該時間淨值規模前十大的高股息ETF,截至2/10號,高股息ETF淨值規模前五大分別是國泰永續高股息 00878的3946.1億,元大高股息 0056的3911.1億,群益台灣精選高息 00919的3114.0億,復華台灣科技優息 00929的2177.4億,以及元大台灣價值高息 00940的1487.7億。 接著我們提供了高股息ETF淨值規模與殖利率排名統整表格,讓投資人了解更多ETF基本資訊以選擇最適合自己的ETF,包括比較表定費用與實際費用的差距,配息調整對淨值規模與股東人數的影響,與含息報酬率的比較等等。

IC設計3雄月營收比較 Cover

IC設計3雄月營收比較 聯發科 聯詠 瑞昱 2001年6月到2024年12月 | 獲利能力、成長性與殖利率排名 | 聯詠殖利率6%居冠

台灣IC設計三雄聯發科、聯詠與瑞昱在2024年12月的營收排名分別為416億、86億與85億台幣,聯發科始終穩居第一,而瑞昱在2024年超越聯詠。聯發科作為全球第二大手機SoC供應商,在中低階市場佔據優勢,並具備強大的SoC整合技術,涵蓋智慧電視、Wi-Fi、5G等多個領域,與台積電合作密切,形成規模經濟與供應鏈優勢。聯詠則是全球最大顯示驅動IC供應商,憑藉技術研發實力,在LCD、OLED及車用顯示市場與京東方、友達等面板大廠緊密合作,確保市場領導地位。殖利率方面,聯詠6%最高,其次是聯發科4%與瑞昱2.9%。整體而言,三家公司在手機、顯示與網通市場各有競爭力,投資者可參考IC設計財報數據統整表,掌握即時市場動態與財務表現。

鴻海與其他GB200競爭對手營業利益比較 2024Q3 Cover

鴻海與其他GB200競爭對手營業利益比較 2024Q3 | AI伺服器供應鏈營收規模與成長排名

鴻海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子製造服務公司之一,擁有極為強大的製造能力和完善的供應鏈管理。這使得他們能夠高效地生產和交付大規模的伺服器訂單,並在成本控制、製造速度和品質上具有競爭優勢。鴻海的規模經濟優勢讓它能夠提供相對具競爭力的價格,這對於許多大規模數據中心和企業客戶來說是一個重要的考量因素。在伺服器市場,特別是AI伺服器領域,價格競爭力能夠幫助鴻海贏得大量的訂單。

動畫中比較了鴻海與其他GB200供應鏈競爭對手的營業利益比較,比較期間從2023年第一季到2024年第3季,在最新的一季,營業利益排名第一是鴻海的547億台幣,第二名為廣達的195億台幣,第三名為華碩的116億台幣。

接下來我們談到了AI伺服器供應鏈營收規模與成長排名,以及鴻海的基本面財報趨勢分析。

台積電COWOS設備概念股淨利比較 Cover

台積電COWOS設備概念股淨利比較 | 先進封裝概念股ROE與毛利率獲利能力排名

在動畫中,我們比較了8間台積電先進封裝設備概念股的每季淨利,資料期間是從2013年第一季到2024年第三季,在這十年中,我們可以看到COWOS概念股每季淨利的變化,在最新的2024年第三季,COWOS設備概念股獲利第一名是萬潤的4.5億台幣,第二名是辛耘的2.4億台幣,第三名是弘塑的2.1億台幣。接下來我們談到了季營收創歷史新高的半導體設備廠萬潤的公司簡介與近期營運概況,最後比較了台積電COWOS設備概念股的ROE與毛利率之獲利能力排名,ROE排名第一是萬潤的9.3%。

金控業者淨利比較 2013年Q1至2024年Q3 | 巴菲特對2023年矽谷銀行倒閉,而後財政部全額資助的看法

台灣共有14間金控業者的股票,動畫裡可以看到這14間金控業者從2913年到2024年的淨利變化,在最新的2024年第3季,金控業者淨利前三名分別是第三名中信金的214億,第二名國泰金的310億,以及第一名富邦金的399億。接下來我們提供了一個每天自動更新的表格統整各金控業者的現金股利殖利率,盈利收益率與本益比等,讓投資人更方便做投資決定。最後我們分享了巴菲特對2023年矽谷銀行倒閉,而後財政部全額資助的看法。

海運三雄月營收比較 至2024年10月 Cover

海運三雄月營收比較 長榮 陽明 萬海 至2024年10月 | 海運三雄殖利率與成長性評價排名

台股三大海運業者(長榮、陽明、萬海)在最近一個月的營收排名分別是長榮的415億居首,其次為陽明的189億和萬海的137億。動畫中可以看到疫情和運價如何影響著海運三雄的月營收,以及探討為什麼長榮是疫情下受惠最深的海運業者。後面我們比較了海運三雄的現金殖利率、本益比,EPS成長率的財務比率分析,讓投資人對於選擇投資標的更有根據。

海運三雄淨利比較 長榮 陽明 萬海

海運三雄淨利比較 長榮 陽明 萬海 至2024 Q3 | 海運產業近期市場動態

台股三大海運業者(長榮、陽明、萬海)在最近一季的營收排名分別是長榮居首,其次為陽明和萬海。根據2013年至2024年各季淨利比較可見,2019年以前三雄的獲利波動大且不穩定。例如,陽明在2015年第三季虧損達42.3億台幣,當時整體市場低迷,營業收入不足以抵扣營業成本,導致大幅虧損。然而,2020年疫情引發供應鏈阻塞,運價暴漲使三雄獲利逐步回升,並在2021年大幅增長,2022年達到歷史最高點。但隨著疫情緩解,運價回落至平均水準,獲利亦隨之下降。到了2024年,受可能與紅海危機或價格操縱相關的因素影響,運價再度飆升,三雄獲利接近歷史高峰。

長期投資的四大策略近10年績效圖 Cover

為什麼個股投資的績效優於市值型ETF 優於 高股息ETF 優於 債券ETF ? | 近10年績效實證研究 | 長期投資

排除如同賭博的短期投機不談,在今天的研究中,我們以10年長期持有的角度來講,發現到個股投資的績效優於市值型ETF,市值型ETF的績效又優於高股息ETF,而高股息ETF的績效又優於債券ETF。我們假設投資人在10年前分別投資100萬於這四種策略,個股投資以2330的台積電為代表,市值型ETF以0050元大台灣50為代表,高股息ETF以0056元大高股息為代表,債券ETF以00679B元大美債20年為代表。10年後這四種策略所產生的期末價值分別是1083萬、408萬、301萬與88萬。

到底投資人要如何根據自己的風險偏好與個性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策略才能獲得最高的報酬,又能每天睡得好覺呢?以下我們對各個策略一一介紹,並詳細分析背後的優缺點。

航空概念股月營收比較

航空概念股月營收比較 長榮航 華航 星宇航空 虎航 | 星宇航空10/25掛牌:蜜月行情與品牌優勢分析,鎖定高端客群的奢華航空品牌

在動畫中,我們可以看到台股這四間航空公司的月營收比較,以營收來講,台灣最大的兩間航空公司仍然是長榮航和華航,以今年的資料來看,營收第一名都是長榮航,而新進的星宇和虎航其營收大約只有龍頭長榮航的10%左右而已,但在市場競爭者變多的情況下,對消費者來講是好事,消費者可以享受更便宜的機票,更獨特的旅遊體驗。

在年輕的虎航和星宇部分,雖然星宇比虎航晚3年進入市場,但星宇的營收很快就超越虎航的,反映星宇的高端客群市場定位,提供高品質和高票價的服務。

接著我們談談星宇在台灣航空產業的比較競爭優劣,以及透過巴菲特投資美國航空股失敗的經驗中了解到航空產業本身的特性與限制。

鴻海與其他GB200競爭對手毛利率比較 Cover

鴻海與其他GB200競爭對手毛利率比較 2024Q2 | 鴻海科技日重點統整: 電動車代工、AI伺服器與水冷機櫃製造雙引擎推動營收成長

鴻海,股票代號2317,美股ADR代號HNHPF,是台股營業收入最大的公司,其今年的股價從100塊穩步上升至220左右的價位,近幾年鴻海也進軍AI伺服器製造的領域,尤其是代工輝達的GB200伺服器,今天我們比較了包括鴻海的8間GB200代工廠商其毛利率的相對差異,在最近的2024年第二季,毛利率在10%以上的有華碩的17.8%,技嘉的11%,以及緯穎的10.9%,而鴻海毛利率為6.4%,排名倒數第3。 接著我們重點統整了十月的鴻海科技日的重點,包括電動車和AI伺服器機櫃。

受益人數前10大高股息ETF之股東人數週變化

受益人數前10大高股息ETF之股東人數週變化 | 季配且近四季殖利率7.9%的00878受益人數即將突破150萬人

今天在動畫中我們分享了高股息ETF近五年來的受益人數變化,資料期間是從2019年6月到2024年9月,每一週,動畫中都可以看到該時間股東人數前十大的高股息ETF,目前,高股息ETF的股東人數排名前五大分別是國泰永續高股息的00878,元大高股息的0056,群益台灣精選高息的00919,復華台灣科技優息的00929,以及元大台灣價值高息的00940,這五檔的受益人數從最大到最小在144萬人到92萬人,而季配且近四季殖利率7.9%的00878受益人數即將突破150萬人!

黑神話悟空概念股淨利比較 2024Q2

黑神話悟空概念股淨利比較

黑神話悟空是一款由中國遊戲公司遊戲科學開發的動作角色扮演遊戲 ,基於《西遊記》中的孫悟空角色和故事背景。動畫中可以看到黑神話悟空相關概念股的季淨利比較,共比較台股11間公司,資料期間是從2013年第一季到2024年第二季,我們可以發現到在這十一年中,獲利普遍排名前四大的廠商為做電腦的華碩、板卡廠技嘉和微星,以及記憶體廠威剛。

鴻海與其他GB200競爭對手季淨利比較 2024 Q1

鴻海與其他GB200競爭對手季淨利比較

GB200是由輝達推出的最新AI超級晶片,今天帶大家了解GB200伺服器在台灣的主要代工合作夥伴的季淨利比較,以2024年第一季的淨利由高到低排序,分別是鴻海、廣達、華碩、緯創、緯穎、和碩、技嘉和英業達。動畫中比較季淨利的期間是從2013年第一季到2024年第一季,在這11年中,鴻海的淨利九成以上的時間都是最大的,只有在2020年第一季疫情爆發的時候,淨利排名有掉到第三,輸給英業達和廣達。

鴻海與其他GB200競爭對手月營收比較

鴻海與其他GB200競爭對手月營收比較 | 輝達的權力從晶片設計延伸到伺服器機櫃組裝,議價能力提升

GB200是由輝達推出的最新AI超級晶片,今天帶大家了解GB200伺服器在台灣的主要代工合作夥伴的月營收比較,營收規模由大到小分別是鴻海、廣達、緯創、和碩、華碩、英業達、緯穎和技嘉,AI產業的實質發展在未來五到十年確實是可以帶動台廠伺服器組裝供應鏈的營收,但從毛利率的數字來看,主要的獲利都還是被輝達拿走,低階的組裝代工廠只能吃到魚尾,重要的課題在於公司能否在產業鏈中提供不可取代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