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奇鋐

台股散熱5強月營收比較 2025年6月 Cover

台股散熱5強月營收比較 至2025年6月 | 奇鋐為AI伺服器水冷散熱的大贏家

本文比較台股五大散熱廠商自2001年至2025年的月營收走勢,長期以來鴻準營收居冠,主要業務涵蓋遊戲機組裝、金屬機構件及散熱模組。然而自2024年起,受惠AI伺服器需求爆發,奇鋐營收超越鴻準並創歷史新高。奇鋐憑藉液冷技術、系統級散熱方案及越南廠擴產,成功切入NVIDIA高階平台供應鏈,伺服器產品營收占比超過六成。其他同業如雙鴻專注水冷技術並全球布局,尼得科超眾深耕風扇與筆電散熱,健策則以高毛利均熱片及精密沖壓技術見長。整體而言,AI浪潮正重塑散熱產業格局,但部分廠商毛利率及長期競爭優勢仍有不確定性。

亞馬遜Trainium晶片供應鏈季淨利比較 Cover

亞馬遜Trainium晶片供應鏈季淨利比較 2013年第一季到2025年第一季 | 世芯淨利從4.5億成長至14.6億

自從亞馬遜於2022年推出自研AI晶片Trainium後,整條台灣的供應鏈企業在短短三年間呈現出亮眼的淨利成長,顯示這波AI浪潮已從概念逐漸落地至商業實現。從圖表中可以明顯看到,作為核心晶片代工的台積電,淨利從2022年第一季的2027億元台幣躍升至2025年同期的3615億元,幾乎翻倍,這反映出先進製程需求大增,台積電在AI運算晶片的製造優勢進一步鞏固。除了晶圓代工之外,像是伺服器代工大廠緯穎、散熱模組供應商奇鋐,也分別出現超過三倍與四倍的淨利成長,突顯出資料中心設備升級所帶動的硬體需求擴張。

此外,IC設計與組裝封裝相關的廠商也普遍受惠。世芯-KY憑藉在AI晶片設計的技術突破,淨利從4.5億元成長至14.6億元;川湖與光寶科等零組件供應商也展現出穩健的增長動能。值得注意的是,日月光雖然是全球最大封測廠,2025年第一季淨利卻較三年前減少,可能反映出封裝市場競爭加劇、價格壓力或產能轉移等因素。然而,整體而言,台灣供應鏈大多在這三年間受惠於AI應用興起,企業基本面轉強,從伺服器、IC設計到散熱與機殼製造,幾乎形成一條完整而充滿成長動能的產業鏈。這也預示未來幾年隨著AI模型與資料中心的擴張,這條供應鏈仍將持續受益並保持強勁動能。

散熱3雄淨利比較 2025年第1季

散熱3雄淨利比較 2025年第1季 | 6月5號奇鋐法說重點統整

在2025年第一季,散熱三雄以淨利排名依序為第一名奇鋐的32.1億台幣,第二名為健策的13.7億台幣,和第三名雙鴻的5.1億台幣,而在6月5號的奇鋐法說中,公司談到了在2025第一季Server營收為106億,占總體 45%,成長動能明顯來自Server,主要成長來自水冷與高毛利產品滲透率提高、GB200/300轉換速度加快。

散熱雙雄 奇鋐 雙鴻 月營收比較 202403

散熱雙雄 3017 奇鋐 3324 雙鴻 月營收比較 2002年9月至2024年3月

影片中可以看到散熱雙鴻 奇鋐和雙鴻的月營收比較,資料期間是從2002年9月到2024年3月,可以很明顯地看到奇鋐的月營收都比雙鴻大,尤其在2020年之後,奇鋐的營收與雙鴻的差距拉大,奇鋐從慢跑變成快跑,

雖然奇鋐在營收成長上距有優勢,但以今年來看雙鴻的股價漲幅是較奇鋐高的,奇鋐今年股價上漲了101%至662塊,而雙鴻今年股價上漲了137%至817塊。

AI 護國群峰淨利大亂鬥

AI 護國群峰淨利大亂鬥 2013年Q1到2023年Q3 台積電 緯創 緯穎 技嘉 奇鋐 世芯 創意 雙鴻 智原

AI是近期台股多頭的焦點,本次內容將深入探討AI群峰的淨利比較,淨利由高到低分別為台積電、緯創、緯穎、技嘉、奇鋐、世芯、創意、雙鴻與智原,動畫中的資料期間是從2013年第一季到2023年第三季,第一個亮點是台積電的淨利輾壓其他8檔AI概念股,所以我們下一段動畫會排除台積電,才看的到其他AI概念股的淨利變化。